分泌性中耳炎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保守治疗效果。多数情况下通过药物或观察可缓解,但部分患者需手术干预。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常见于儿童或成人感冒后。早期治疗以抗生素、鼻喷激素或抗过敏药物为主,同时配合咽鼓管吹张等物理疗法。若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可能引发听力下降、鼓膜粘连等并发症,此时需考虑手术。常见术式为鼓膜切开置管术,通过引流积液改善通气功能。对于腺样体肥大或鼻咽部病变导致的病例,可能需同步切除腺样体或处理鼻腔问题。
手术前需完善听力检查、声导抗测试及影像学评估,明确病因及手术指征。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听力及鼓管脱落情况。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耳漏或眩晕,通常短期内恢复。非手术患者需密切监测听力变化,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中耳压力的行为。儿童患者需关注语言发育,长期积液可能影响学习能力。无论是否手术,均需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过敏性疾病,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