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需与生理性排尿延迟、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或尿崩症、脊柱裂等神经病变、心理行为障碍相鉴别。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性排尿延迟:部分儿童因睡眠过深或排尿习惯未完全建立,夜间偶尔出现尿床,但日间排尿正常且无其他伴随症状。这类情况多随年龄增长自行改善,无需特殊干预。
2.泌尿系统感染:若遗尿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疼痛或尿液浑浊,需通过尿常规检查排除感染。感染可能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引发排尿控制异常,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通常缓解。
3.糖尿病或尿崩症:多饮多尿是典型表现,可通过血糖检测和尿比重测定鉴别。血糖异常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尿量增多,进而引发夜间遗尿,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4.脊柱裂等神经病变:隐性脊柱裂或骶神经发育异常可能影响膀胱控制功能,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此类患儿常伴有下肢感觉异常或排便功能障碍,需神经科协同评估。
5.心理行为障碍:长期焦虑、家庭变故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功能性遗尿,需详细询问生活史。心理干预后症状改善可辅助鉴别,但需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遗尿症评估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避免漏诊器质性疾病。家长应记录排尿日记,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或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