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脑梗塞需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康复期坚持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及规律作息。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脑梗塞发生后,黄金救治时间窗内通常为4.5小时内静脉溶栓可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超过时间窗或大血管闭塞者需评估是否可行机械取栓。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2.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能预防血栓再次形成,房颤患者需使用抗凝药降低心源性栓塞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3.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压过高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糖波动加速动脉硬化。需每日监测指标,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6-7mmol/L。
4.康复期坚持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发病后1-3个月是功能恢复关键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平衡练习及吞咽训练。语言障碍者可借助图片卡辅助沟通,逐步刺激大脑语言中枢重建神经通路。
5.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及规律作息: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减少动物内脏摄入。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避免情绪激动诱发血压骤升。
脑梗塞后需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及血管评估,警惕再次梗塞或出血转化。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送医。家属应学习急救措施,避免搬动患者时加重颈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