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指无法自主控制排尿,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症状。这一现象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多种潜在病因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但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分类,主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及充盈性尿失禁等类型,发病机制涉及膀胱功能异常、尿道括约肌损伤或神经系统病变等。
尿失禁的病因复杂多样。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产后女性或前列腺术后患者,因盆底肌松弛或尿道阻力降低所致,咳嗽、打喷嚏时腹压增高引发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后无法憋尿,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或膀胱炎症引起。混合型兼具上述两种特征,而充盈性尿失禁则因慢性尿潴留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溢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或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日记及影像学评估,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改善尿失禁需综合管理。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对轻中度患者效果显著。药物治疗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或β3受体激动剂。顽固性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悬吊术或膀胱起搏器植入。日常生活中需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合并慢性病者需优先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结石等器质性疾病至关重要,避免因羞于启齿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