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多并不一定是中耳炎的表现。耳屎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腺体的正常分泌物,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中耳炎则是中耳腔的炎症,通常由感染引起,两者发生部位和性质不同。耳屎过多可能由分泌旺盛或清理不当导致,而中耳炎常伴随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需通过专业检查鉴别。
耳屎过多与中耳炎的成因和症状有明显区别。耳屎堆积可能因外耳道狭窄、使用棉签不当或环境潮湿导致,表现为耳闷、瘙痒或暂时性听力减弱,但通常无剧烈疼痛。中耳炎多继发于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症状包括耳内搏动性疼痛、耳鸣、耳漏甚至高热。儿童因咽鼓管发育未完善,更易发病。诊断需结合耳镜、声导抗等检查,耳屎过多仅需清理,而中耳炎可能需抗生素或鼓膜切开治疗。
日常需避免频繁掏耳,以免损伤外耳道或将耳屎推向深处。若出现耳痛、流脓或持续听力减退,应及时就医排除中耳炎。游泳或洗澡后保持耳道干燥,预防感染。耳屎过多者可定期由医生清理,勿自行使用尖锐工具。中耳炎患者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转为慢性。区分两者关键在于观察伴随症状,耳屎多若无炎症表现通常无需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