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病毒学标志物检测是确诊乙肝的核心依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血清学指标,以及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或弹性成像等辅助手段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确诊乙肝需分阶段进行实验室检测。初次筛查通常检测HBsAg,阳性结果提示乙肝病毒感染。进一步检测HBVDNA定量能明确病毒复制活跃度,HBeAg和抗-HBe有助于判断传染性强弱。对于HBsAg阴性但疑似病例,需检测抗-HBcIgM以排除窗口期感染。肝功能异常者需监测ALT、AST等酶学指标,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水平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影像学检查中,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超声检查能发现肝硬化或肝癌的早期征象。
检测前需空腹8-12小时以确保肝功能结果准确。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可能出现HBsAg假阴性,需结合核酸检测。抗病毒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HBVDNA载量及耐药突变位点。注意区分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与活动性肝炎,后者需满足ALT持续升高及病毒复制活跃标准。所有确诊患者应筛查甲胎蛋白并定期随访,警惕肝癌风险。检测结果解读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疫苗接种史及家族肝病史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