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和肉桂虽然同属樟科植物,但两者在中药应用中存在差异,不能完全互相替代。桂枝是肉桂的嫩枝,性味辛温,主入心肺膀胱经,长于发汗解表、温通经脉;肉桂则为树皮,性味辛甘大热,主入肾脾心经,侧重补火助阳、引火归元。
从功效上看,桂枝常用于风寒表证、寒凝血滞的痹痛或经闭,其发汗力较强,能通达四肢末梢。而肉桂更适用于命门火衰、阳痿宫冷等里寒证,能温补下焦阳气。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需用桂枝配伍,若替换为肉桂,虽能温阳但解表力不足;反之在肾气丸中使用桂枝,则难以发挥肉桂引火归元的特性。两者在复方中的配伍重点不同,随意替代可能影响疗效。
需注意两者剂量差异,肉桂常用1-4.5克,过量易伤阴动血;桂枝常用3-9克,阴虚火旺者均需慎用。孕妇及出血倾向患者禁用肉桂。临床替代需结合证型,若需温通经脉兼解表,仍选桂枝;若侧重温补肾阳,则肉桂更宜。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替换导致药效偏差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