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胳膊脱臼可通过观察肢体活动受限、触摸关节有弹响感、出现异常哭闹、患肢拒绝活动、局部无明显肿胀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肢体活动受限:脱臼后关节功能丧失,婴儿无法自如移动患侧手臂。典型表现为上肢下垂或保持固定姿势,尝试被动活动时阻力明显。需对比双侧肢体活动度差异,健康侧可自由挥舞,脱臼侧呈现僵硬状态。
2.触摸关节有弹响感:桡骨头半脱位时,旋转前臂可能听到轻微弹响。检查者一手固定肘部,另一手轻转手腕,若存在复位感伴声响,提示关节错位。操作需轻柔,避免二次损伤。
3.出现异常哭闹:突发疼痛导致婴儿持续啼哭,尤其在触碰患肢时反应加剧。哭闹与日常需求无关,安抚无效。部分婴儿可能因疼痛减轻转为间歇性啜泣,但移动关节仍会引发哭叫。
4.患肢拒绝活动:婴儿本能保护受伤部位,表现为假性瘫痪。拒绝抓握物品或支撑身体,被动抬起时迅速下垂。睡眠时患肢常保持内旋姿势,与健侧自然放松状态不同。
5.局部无明显肿胀:单纯脱臼通常不伴严重肿胀或淤青,与骨折区别明显。关节可能轻微变形,但皮肤温度及颜色正常。若发现红肿热痛需考虑合并软组织损伤。
发现疑似脱臼应避免自行拉扯或按摩,固定患肢后尽快就医。日常穿戴衣物时注意支撑肘部,避免单侧提拉手臂。关节复位后需观察活动恢复情况,短期内减少剧烈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