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35周需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加强喂养保证营养摄入、密切监测呼吸和心率、预防感染减少外界接触、定期随访观察发育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保暖避免体温过低: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出现低体温。需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湿度50%-60%,使用暖箱或包裹保暖。避免包裹过紧影响呼吸,监测体温维持在36.5-37.5℃。低体温可能导致代谢紊乱,需及时处理。
2.加强喂养保证营养摄入:早产儿吸吮力弱,需少量多次喂养,首选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时观察有无呛奶、腹胀,必要时采用鼻饲。每日体重增长15-30克为理想状态,营养不足可能影响脑发育,需定期评估生长曲线。
3.密切监测呼吸和心率:早产儿易出现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需使用监护仪持续观察。呼吸频率应维持在40-60次/分,心率在120-160次/分。发现异常需立即刺激足底或背部,必要时给予氧气支持。呼吸窘迫需及时就医。
4.预防感染减少外界接触:早产儿免疫系统未成熟,接触病原体易引发败血症。护理前严格洗手,避免探视,用品需消毒。出现发热、嗜睡或喂养困难需警惕感染。接种疫苗需按矫正月龄进行,避免延误。
5.定期随访观察发育情况:早产儿需在出生后1、3、6、12个月进行发育评估,重点关注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矫正月龄需使用至2岁,早干预可改善预后。眼底筛查和听力测试不可遗漏,异常需转诊专科。
早产儿出院后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睡眠时采用仰卧位,减少窒息风险。家属需学习急救技能,如海姆立克法和心肺复苏。出现皮肤黄染、抽搐或持续哭闹需立即就医。记录喂养和排便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