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桑皮和桑白皮是同一种药材。两者均指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根皮,只是名称顺序不同,实际为同一药物。在中医理论中,该药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水肿胀满等症。
名称差异源于中药命名的灵活性。中药命名常依据药材部位、颜色或功效,桑白皮以桑树根皮为基,因表皮色白而得名。部分地区或文献中称白桑皮,实为同物异名。历代本草著作如《本草纲目》均以桑白皮为正名收录,现代药典亦沿用此称。两者在成分、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上完全一致,均含桑皮素、桑根酮等活性成分,归肺经,性甘寒,需辨证使用。
使用桑白皮时需注意其寒凉属性。脾胃虚寒或风寒咳嗽者慎用,以免加重症状。煎服常规剂量为6-12克,过量可能导致腹泻。配伍上常与地骨皮、杏仁同用增强清肺效果,但与附子等温燥药同用可能降低药效。药材选购时以皮厚、色白、质韧者为佳,霉变或虫蛀品禁用。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有降压、抗炎作用,但需在医师指导下结合个体情况应用,避免自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