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又深又小的护理需彻底清洁防止感染、保持干燥避免潮湿、使用合适敷料促进愈合、定期观察红肿渗出情况、避免挤压摩擦伤口。具体分析如下:
1.彻底清洁防止感染:伤口较深时容易藏匿污垢或细菌,需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清除异物和血块。若条件允许,可用医用消毒液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但避免直接倒入伤口内部。清洁后轻拍干,不可用力擦拭。
2.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深而小的伤口在潮湿环境中易滋生细菌,延缓愈合。包扎时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定期更换。若伤口位于易出汗部位,可适当增加更换频率。洗澡时用防水敷料覆盖,避免长时间浸泡。
3.使用合适敷料促进愈合:根据伤口深度选择敷料,较深伤口可填充藻酸盐类敷料吸收渗液,外层用纱布固定。浅层小伤口可用薄型水胶体敷料保护。敷料需完全覆盖伤口边缘,避免粘连创面。
4.定期观察红肿渗出情况:每日检查伤口及周围皮肤是否发红、肿胀或出现脓性分泌物。若渗出液增多、有异味或伴随发热,可能提示感染。记录伤口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5.避免挤压摩擦伤口:深部组织受损后需稳定环境修复,避免外力压迫或频繁活动导致二次损伤。关节处伤口可用绷带固定减少摩擦,衣物选择宽松柔软材质。
护理过程中不可自行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处理伤口,勿涂抹偏方药膏。若伤口持续疼痛或未见好转迹象,应尽快由专业医疗人员评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