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关节挛缩、进行适度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发生、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营养不良、关注情绪变化及时心理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关节挛缩:偏瘫后肢体活动受限,长期保持错误姿势易导致关节僵硬或变形。应定期调整卧位,患侧肢体用软枕支撑,保持功能位。仰卧时肩部垫高,膝关节微屈;侧卧时避免患肢受压。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2.进行适度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早期康复介入对功能重建至关重要。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辅助运动,重点训练翻身、坐起、站立等基础动作。动作需缓慢平稳,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可增强效果。
3.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发生:感觉障碍区域易因长期受压出现皮肤破损。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处垫减压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检查有无发红或破溃。使用透气床单,避免摩擦。营养摄入不足会降低皮肤抵抗力,需同步改善饮食。
4.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营养不良:吞咽障碍者需选择糊状或软质食物,进食时抬高床头。少食多餐,保证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避免粘性食物引发呛咳。定期监测体重和血红蛋白,必要时采用鼻饲补充营养。
5.关注情绪变化及时心理疏导:突发偏瘫易产生焦虑抑郁,影响康复信心。家属应耐心沟通,鼓励表达感受。通过音乐疗法、兴趣活动转移注意力,严重时需专业心理干预。正向情绪能提升治疗配合度。
康复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发热或肢体疼痛加重应立即就医。药物服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环境布置需去除障碍物,地面保持干燥防跌倒。定期复查评估恢复进度,根据医嘱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