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采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进行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积液、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诱发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伴随细菌感染,需根据病情选择敏感抗生素。口服或局部用药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繁殖,减少中耳黏膜炎症。疗程需足量足时,避免耐药性产生。
2.应用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诱因,鼻腔减充血剂可缓解鼻黏膜肿胀,促进中耳通气引流。短期使用为宜,长期可能引发反跳性充血。
3.采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过度反应,缓解中耳黏膜水肿和渗出。需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副作用。
4.进行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积液:对于顽固性积液,鼓膜穿刺可迅速缓解症状,置管则维持长期引流。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继发感染。
5.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诱发因素:外界压力变化或不当动作可能加重病情,需减少鼻腔压力骤变行为,保持耳部环境稳定。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状态,观察病情变化。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鼻腔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