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治疗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安神类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茯苓等配伍成方。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肝郁化火者适合丹栀逍遥散。需由医师根据舌脉症状调整剂量,避免自行滥用。长期失眠可配合滋阴养血药物,如天王补心丹。
2.针灸疗法: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通过毫针刺激调和气血。心肾不交加太溪、涌泉,脾胃不和配足三里。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疗程。电针或耳穴压豆可作为辅助,体虚者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3.推拿按摩:以头部和背部经络为重点,揉按百会、太阳穴缓解紧张。沿膀胱经推拿促进阳气升发,捏脊疗法调节脏腑功能。睡前搓涌泉穴引火归元,配合轻柔的腹部顺时针摩腹助眠。
4.饮食调养:晚间避免辛辣油腻,可食用小米粥、莲子羹等健脾安神食物。阴虚者用百合银耳汤,气血不足者加入红枣桂圆。忌浓茶、咖啡等亢奋之品,晚餐不过饱。
5.情志调节:通过静坐、呼吸练习疏解焦虑,保持规律作息。肝气郁结者可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避免睡前过度思虑。培养书画、音乐等舒缓爱好转移注意力。
治疗期间需观察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方案。体质差异影响疗效,避免急于求成。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防止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