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血常规主要关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等指标,这些数据有助于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在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提示存在炎症反应。血小板计数在病程初期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但进入亚急性期后显著升高,甚至超过1000×10⁹/L,这与血管炎导致的异常凝血状态相关。CRP和ESR是重要的炎症标志物,通常显著升高,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血红蛋白可能因炎症抑制骨髓造血而轻度下降,需注意与贫血鉴别。
解读川崎病血常规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单凭实验室指标无法确诊。部分患儿早期白细胞或血小板可能未出现典型变化,需动态监测。CRP和ESR虽敏感但非特异,需排除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异常升高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需警惕冠状动脉病变。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尤其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后,可能出现白细胞暂时性降低。肝功能异常或低钠血症等伴随表现也需通过其他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