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毒复制活跃度及肝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进展、降低肝癌风险。目前临床以抗病毒药物为核心,结合护肝、免疫调节等综合干预,部分患者可能获得功能性治愈。
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耐药性低,需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干扰素适用于特定人群,通过调节免疫实现有限疗程治疗,但副作用较多。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HBVDNA、肝功能及肝脏超声,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对于肝硬化或肝癌高风险患者,需加强随访并联合多学科管理。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毒反弹或耐药。饮酒会加速肝损伤,必须戒酒。保持清淡饮食,控制脂肪摄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有助于免疫力提升。接种甲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育龄期患者若计划妊娠,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纤维化或癌变,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