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为主要特征,通常伴随发热等症状,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可能引发重症。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粪便或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潜伏期一般为3-7天,发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口腔、手心、脚底等部位出现红色小疱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大多数患儿在7-10天内自愈,但需警惕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患儿。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疼痛。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疫苗接种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建议适龄儿童及时接种。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