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部分重症病例可考虑使用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辅助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7-10天可自愈。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症状,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水减轻口腔疼痛。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时需住院治疗,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反应。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曾用于尝试治疗,但缺乏明确循证依据,且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现已不推荐常规使用。
使用任何药物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评估,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和干扰素存在过敏风险,不可自行用药。轻症患者避免过度医疗,注意补液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