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泌尿系感染主要由细菌反复侵袭或长期滞留泌尿系统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尿道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不彻底的治疗,均可能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状态。
泌尿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是重要诱因。例如尿路梗阻、结石或前列腺增生会阻碍尿液排出,细菌易在滞留尿液中繁殖。女性因尿道较短且邻近肛门,更易发生上行感染。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防御能力减弱。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使尿糖含量增高,成为细菌培养基。长期留置导尿管或排尿习惯不良,如憋尿,也会增加感染风险。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使急性感染转为慢性。部分患者症状隐匿,延误治疗时机,炎症反复刺激形成瘢痕组织,进一步削弱局部抵抗力。
预防需注重生活习惯调整。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憋尿,排尿后清洁外阴。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绝经女性可遵医嘱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出现尿频、尿急或腰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排查潜在病因。免疫力低下者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