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使用退热药物缓解症状、局部涂抹药膏减轻皮疹不适、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隔离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婴幼儿患病期间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同时通过母乳、配方奶或温水补充体液,预防脱水。口腔溃疡可能导致进食困难,可给予温凉流质食物,少量多次喂养。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迹象时需及时就医。
2.使用退热药物缓解症状:体温超过38.5℃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发热期间采用物理降温辅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寒战需立即医疗干预。
3.局部涂抹药膏减轻皮疹不适:手足部疱疹未破溃时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损后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口腔溃疡可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抹促进愈合。禁止抓挠皮疹,修剪指甲避免皮肤继发感染。出现化脓性改变需就医处理。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每日监测体温、精神状态及肢体活动度。出现持续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异常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紧急送医。恢复期注意观察指甲脱落等迟发症状。
5.隔离护理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玩具,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居家隔离至少两周至症状消失,避免接触其他儿童。看护人员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衣物分开清洗消毒。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应加强环境消杀。
患病期间应记录每日症状变化,体温监测不少于3次。恢复期饮食逐步过渡至常温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适龄婴幼儿应按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看护人员出现发热或皮疹需及时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