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是儿童发育期常见的肢体疼痛,多发生于下肢,需结合症状特点、发作规律及医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疼痛通常出现在傍晚或夜间,以肌肉酸痛为主,无红肿发热,次日活动正常,且反复出现于快速生长期。
区分生长痛需观察三个核心特征:疼痛部位多集中于大腿前侧、小腿后侧或膝盖周围,呈双侧对称或交替发作;疼痛为间歇性钝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按摩或热敷可缓解;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增速与疼痛周期吻合。需排除关节炎、骨折、感染等病理性疼痛,后者常伴随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或发热。若疼痛固定于单侧、影响日常行走,或持续超过12小时,需及时就医排查骨肿瘤、滑膜炎等疾病。
诊断生长痛前必须完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测或影像学检查。避免将运动损伤、维生素D缺乏或神经系统疾病误判为生长痛。家长可记录疼痛发作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帮助医生鉴别。注意营养均衡与适度拉伸运动,但若疼痛频率增加或出现异常体征,需立即转诊儿科或骨科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