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需立即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尽快就医评估损伤程度、根据类型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密切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骨盆骨折后随意移动可能加重出血或神经损伤,需用担架或硬板固定转运,避免屈髋或扭转动作。骨折端不稳定时,临时使用骨盆束缚带减少移位风险,但需注意松紧度,避免压迫内脏。
2.尽快就医评估损伤程度: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分型,判断是否合并血管、尿道或直肠损伤。生命体征不稳时优先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输血或介入止血。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并预防感染。
3.根据类型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稳定性骨折可采用卧床牵引或外固定,6-8周后逐步负重。复杂骨折或合并脏器损伤需手术复位,使用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恢复骨盆环完整性。
4.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防止深静脉血栓。骨痂形成后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结合步行和平衡练习,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
5.密切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监测是否出现腹膜后血肿、感染或神经损伤症状,如腹胀、发热或下肢麻木。长期卧床者需预防压疮和泌尿系统感染,必要时药物干预。
骨盆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饮食,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愈合。康复过程中出现异常疼痛或功能障碍应立即复诊,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影像学确保骨折对位良好,防止远期关节退化或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