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在传统医学中有用于改善漏尿症状的记录,但其疗效缺乏现代医学研究的充分证实。作为一种中药材,覆盆子被认为具有固肾缩尿的作用,可能对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或肾气不固导致的漏尿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无法替代正规医疗手段。
覆盆子含有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传统认为这些物质能收敛固涩,对膀胱和尿道肌肉可能产生温和的调节作用。中医理论中,肾主水液代谢,肾气不足时可能出现尿频、漏尿,覆盆子常与桑螵蛸、益智仁等配伍使用。现代覆盆子提取物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间接改善泌尿系统功能,但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其确切疗效。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仍是首选方案;急迫性尿失禁则需排查感染、神经病变等病因。
使用覆盆子前需明确漏尿类型,器质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尿道括约肌损伤等需优先治疗。孕妇、哺乳期女性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可能与某些降压药或利尿剂产生相互作用。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便秘或消化道不适。若漏尿伴随疼痛、血尿或突然加重,应立即就医。中药材的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配伍或超量服用。现代医学的盆底康复、药物或手术方案具有更明确的循证依据,严重病例应考虑专业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