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是指儿童在安静状态下或轻微活动后出现异常多汗的现象。常见病因包括体质因素、营养失调、外感病邪、情志失调等,需结合具体症状辨证分析。
小儿汗证的病因多样,体质虚弱是重要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可导致肺脾气虚,卫外不固而自汗;阴虚内热则常见盗汗。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易酿生湿热,迫津外泄;长期厌食、偏食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也会引发多汗。外感风寒或风热病邪后,正邪交争可致营卫失调,表现为汗出异常。情志不畅如长期惊恐焦虑,可能扰动心神,影响气机运行,进而出现汗证。部分慢性疾病如结核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伴随多汗症状。
辨别小儿汗证需注意观察伴随症状。自汗多属气虚,常伴乏力、易感冒;盗汗多见于阴虚,可兼见手足心热、夜间啼哭。湿热型汗出多黏腻,伴有口臭、大便黏滞;营卫不和者常见于病后,汗出怕风。日常护理需避免过度保暖,衣着宜宽松透气;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若汗出过多伴体重下降、长期低热等,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以调理为主,避免盲目使用敛汗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