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沙门氏菌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感染沙门氏菌后体温可能迅速升高,通常超过38℃,伴随畏寒或寒战。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菌的常见反应,持续时间因感染程度而异,严重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部分患者发热前会感到全身不适,体温波动与病情进展相关。
2.腹痛腹泻:腹部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粪便呈水样或黏液状,偶带血丝。肠道黏膜受刺激导致蠕动加快,腹泻严重时可能引发脱水。腹痛程度与感染范围有关,婴幼儿可能出现持续性哭闹。
3.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感明显,常伴随食欲减退,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频繁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婴幼儿及老年人症状更易加重。呕吐与肠道毒素刺激神经反射有关,通常出现在感染初期。
4.头痛乏力:头部胀痛或钝痛常见,全身疲倦感显著,甚至影响日常活动。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乏力程度与发热、脱水相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嗜睡。
5.肌肉酸痛:四肢或背部肌肉出现隐痛或痉挛,活动时加重。代谢产物堆积及炎症因子释放导致肌肉不适,酸痛感可能持续数日。严重感染时伴随关节酸胀。
出现症状后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婴幼儿、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应尽早就医,日常注意食品卫生与餐具消毒。腹泻期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密切观察体温及精神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