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夜间哭闹、多汗、枕秃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骨骼改变,如方颅、肋骨串珠、手镯征等,严重者会出现X型腿或O型腿等下肢畸形。
佝偻病的典型症状可分为活动期和恢复期。活动期患儿常见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因头部多汗摩擦枕头形成枕秃。骨骼改变以生长迅速的部位最明显,6个月以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8-9个月出现方颅,1岁左右胸廓畸形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四肢长骨远端膨大形成手镯征或脚镯征,学步期儿童可能出现X或O形腿。严重病例可伴有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甚至影响免疫功能。恢复期症状逐渐改善,但严重骨骼畸形可能长期存在。
预防佝偻病需注意孕期和哺乳期营养,孕妇应保证充足日照和维生素D摄入。新生儿出生后需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早产儿、低体重儿需加大剂量。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要适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但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已出现骨骼畸形的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矫正训练,严重者可能需要外科干预。避免自行盲目补钙,过量补钙可能导致便秘或结石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