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亏虚确实会导致乏力。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当气血不足时,脏腑功能减退,机体失去濡养,便会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气血亏虚引起的乏力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自汗或活动后加重。由于气具有推动和温煦作用,气虚则能量供给不足,肌肉无力;血虚则无法濡养四肢百骸,进一步加重疲劳感。长期劳累、饮食不调、慢性疾病或失血过多均可导致气血亏虚,进而引发持续性乏力。现代医学中,这类表现可能与贫血、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相关,但中医更强调整体调理。
改善气血亏虚需综合调养。饮食上可适当摄入红枣、桂圆、山药、阿胶等补益气血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尤为重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可促进气血运行。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补药。需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以免延误治疗。气血调理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