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了预防针后胳膊出现肿胀是常见的接种反应,通常由疫苗刺激免疫系统引发局部炎症导致。这种反应多数属于正常现象,说明身体正在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1-3天会自行消退,无需过度担忧。
疫苗中的抗原成分或辅料可能引发局部组织轻微炎症,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表现为红肿、硬结或触痛。部分疫苗如百白破、肺炎球菌疫苗等更容易引发此类反应。若肿胀直径小于3cm且无持续发热、异常哭闹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范围。可观察是否伴随低热≤38.5℃、食欲稍减等轻微全身反应,这些多会在24小时内缓解。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揉搓注射部位,防止加重局部刺激。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可冷敷缓解肿胀但不要冰敷。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监测体温变化。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范围扩大至肘关节或出现化脓、高热>39℃、持续哭闹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除过敏或感染。记录疫苗批号与接种时间,便于必要时向疾控部门反馈。哺乳期母亲无需特殊忌口,按需喂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