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肺热咳嗽以及血热出血等病症。作为传统中药材,地骨皮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调理阴虚内热或实热证候,尤其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盗汗、烦热等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地骨皮中的活性成分如甜菜碱、枸杞素等具有抗炎、降血糖和调节免疫的潜力。
地骨皮的应用范围较广,对于肺热咳嗽或咯血,常配伍桑白皮、甘草等药物以清泻肺火;治疗阴虚内热导致的骨蒸潮热,多与知母、鳖甲同用,增强滋阴降火效果。地骨皮对糖尿病患者的消渴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关。外用时,煎汤熏洗可缓解皮肤疮疡或湿疹瘙痒。需注意的是,地骨皮性寒,长期单用可能伤及脾胃阳气,故脾胃虚寒者慎用,或配伍健脾温中药以中和药性。
使用地骨皮需辨证准确,实热证与虚热证用药配伍差异较大。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孕妇及低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降压药叠加导致不良反应。药材需选择表皮灰黄色、质地松脆的正品,霉变品可能引发毒性反应。现代药理学提示其具有潜在肝酶抑制作用,长期服用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临床剂量通常控制在9-15克,过量可能加重寒凉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