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常见于春季、秋季、冬季、季节交替时、花粉飞扬季节。具体分析如下:
1.春季:春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空气中花粉浓度显著增加,尤其是树木花粉。儿童鼻腔黏膜较为敏感,接触花粉后易引发鼻痒、打喷嚏等症状。气候转暖后,植物开始授粉,飘散的花粉颗粒被吸入鼻腔,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
2.秋季:秋季过敏性鼻炎主要与杂草花粉有关,如蒿草、豚草等。此时空气干燥,花粉更易扩散。儿童户外活动增多,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增加。秋季也是尘螨繁殖的高峰期,进一步加重症状。
3.冬季:冬季寒冷空气刺激鼻腔黏膜,导致血管收缩和分泌物增多。室内取暖使空气干燥,尘螨、霉菌等过敏原积聚。儿童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接触过敏原的频率升高,鼻塞、流涕等症状更为明显。
4.季节交替时: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大,鼻腔黏膜适应能力较弱,易受刺激。冷热交替可能引发血管运动性鼻炎,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相似。此时过敏原种类复杂,如春季转夏季时的真菌孢子,秋季转冬季时的尘螨,均可能诱发症状。
5.花粉飞扬季节:不同植物花粉释放时间不同,如春季的树木花粉、夏季的草类花粉、秋季的杂草花粉。儿童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症状可能加重。风向和湿度影响花粉传播,干燥多风天气更易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儿应减少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花粉浓度高的环境。饮食宜清淡,增强体质有助于减轻症状。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