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需及时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遵医嘱合理用药缓解疼痛肿胀、适度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摄入加速骨骼愈合。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后首要措施是限制患处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或加重软组织损伤。使用夹板、石膏或支具固定时需确保松紧适度,避免压迫血管神经。搬运或移动时需托扶骨折上下关节,减少晃动。固定期间需定期检查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出现麻木、苍白需立即调整。
2.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需每日消毒换药,避免沾水或污染。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内固定术后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就医。卧床患者需勤翻身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
3.遵医嘱合理用药缓解疼痛肿胀:早期可冷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非甾体抗炎药需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避免长期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严禁自行调整药量或滥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4.适度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固定解除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僵硬或肌肉萎缩。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抗阻练习。训练强度以不引发剧烈疼痛为度,分阶段制定计划。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适合下肢骨折恢复。
5.加强营养摄入加速骨骼愈合:每日需保证足量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色蔬菜及鱼类。胶原蛋白合成需补充维生素C,可适量摄入猕猴桃、柑橘等。戒烟酒及碳酸饮料,减少钙流失。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在指导下补充骨代谢调节剂。
骨折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心理调适同样重要,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康复。不同部位骨折护理重点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