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血气不足和气血不足是两种不同的证候,核心区别在于血与气的侧重不同。血气不足主要指血液亏虚或运行不畅,而气血不足则是气与血两者皆虚,常伴随功能衰退。
血气不足多因失血、久病耗血或脾胃虚弱导致生血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月经量少等,治疗以补血为主,兼顾健脾生血,如四物汤加减。气血不足则因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耗伤气血,症状更广泛,如气短乏力、心悸失眠、手脚冰凉等,需气血双补,常用八珍汤或归脾汤。两者虽有关联,但气血不足涵盖范围更广,涉及整体机能下降。
辨证时需结合舌脉与症状细节。血气不足者舌淡、脉细弱;气血不足者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调理时避免过度温补或滋腻,防止加重脾胃负担。饮食可搭配红枣、阿胶补血,黄芪、党参补气,但需根据体质调整。长期气血亏虚者应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结合针灸推拿促进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