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的积是指体内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逐渐积聚形成的病理产物。积属于有形之邪,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邪气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变化,日久凝结成块,形成固定不移的肿块或胀满疼痛。积的范围较广,可涉及五脏六腑,如积聚、癥瘕、痞块等均属此类。
积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久则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之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成痰,痰浊内阻,与气血搏结亦可成积。外感寒邪或热毒,侵袭经络脏腑,气血凝滞,日久不散,同样可能发展为积。久病体虚或劳倦过度,正气不足,推动无力,气血津液运行迟滞,亦会加重积的形成。积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见局部胀闷,重者可触及肿块,伴有疼痛、消瘦、乏力等症状,需结合舌脉辨证施治。
治疗积症需注重辨证论治,不可一味攻伐。初期气滞为主者,宜理气散结;血瘀明显者,当活血化瘀;痰湿凝聚者,需化痰祛湿。久病正虚者,应攻补兼施,兼顾扶助正气。日常调护需保持情绪舒畅,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之物。若发现身体出现不明肿块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滥用破血耗气之药,以免损伤正气。积症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耐心配合医嘱,定期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