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肺部感染:急性脑血管病后卧床时间延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排出困难,易引发细菌感染。重症患者可能因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误吸,进一步加重肺部炎症。部分患者因呼吸肌麻痹需机械通气,增加感染风险。早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降低发生率。
2.脑水肿:脑血管病急性期因缺血缺氧导致细胞毒性水肿,血脑屏障破坏后出现血管源性水肿。严重时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或出血时可能发生脑疝,危及生命。需密切监测瞳孔变化,必要时使用脱水药物控制颅压。
3.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病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酸分泌异常,易形成应激性溃疡。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红蛋白下降。高龄、既往有胃病史者风险更高。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可减少出血发生。
4.癫痫发作: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后异常放电引发癫痫,多见于皮层受累患者。急性期强直-阵挛发作较常见,频繁发作可能加重脑缺氧。部分患者后期发展为慢性癫痫,需长期抗癫痫治疗。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
5.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活动受限导致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共同促进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疼痛是典型表现,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早期康复锻炼、气压治疗或药物抗凝可有效预防。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防治需个体化评估,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营养支持、体位管理及早期康复介入对预后至关重要。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