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包括头颅CT平扫、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液生化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头颅CT平扫:急性脑血管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CT平扫对出血敏感,发病后立即显影,脑梗死通常在24小时后逐渐显现。检查时间短,适合急诊使用,但对小脑、脑干病灶分辨率有限。
2.磁共振成像:对脑组织分辨率高,可早期发现脑梗死,尤其在发病6小时内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缺血灶。磁共振还能清晰显示脑干、小脑病变,区分新旧病灶,但检查时间长,不适用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
3.脑血管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直接观察脑血管形态,是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的金标准。可明确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评估侧支循环,但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评估血管狭窄、痉挛或侧支循环状态。适用于动态监测脑血管痉挛或介入治疗后随访,但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及颅骨厚度影响较大。
5.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凝血异常或代谢紊乱。部分指标如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可指导治疗,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急性脑血管病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安全。部分检查需禁食或停用特定药物,需提前告知。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解读,不可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