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是否缺钙需要结合日常表现和医学检查。缺钙的常见表现包括夜间哭闹、多汗、枕秃、出牙晚、囟门闭合延迟等。但这些症状并非缺钙独有,需结合饮食、生长发育情况综合评估。医生会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血钙、骨密度等检测进行诊断。
母乳和配方奶是婴儿期钙的主要来源。母乳含钙量虽低于配方奶,但吸收率较高。足月健康宝宝在奶量充足情况下,6个月内通常不会缺钙。6个月后随着辅食添加,奶量减少可能影响钙摄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维生素D缺乏的宝宝更易出现缺钙问题。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缺乏时即使钙摄入充足也可能出现缺钙症状。建议出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IU直至2岁。
观察宝宝症状时需注意,枕秃可能与头部摩擦有关,夜间哭闹也可能是肠绞痛等引起。盲目补钙可能造成便秘、肾结石等风险。血钙检测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指尖血检测准确性有限。骨密度检测对婴幼儿参考价值存在争议。优先通过饮食补充钙质,如母乳不足应选择钙强化的配方奶。1岁后可引入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搭配深绿色蔬菜、豆腐等含钙食物。补钙需遵医嘱,避免与铁剂同服影响吸收。定期儿保检查比自行判断更可靠,生长发育曲线是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