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和痛风可通过疼痛位置不同、发作时间差异、伴随症状区别、触感不同、活动影响程度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位置不同:跟腱炎疼痛集中于足跟后方或小腿下段,局部按压时症状加重,可能伴随轻微肿胀。痛风常见于大脚趾关节、足背或踝部,疼痛区域呈现片状分布,可能蔓延至周围软组织。
2.发作时间差异:跟腱炎多为慢性劳损导致,疼痛逐渐加重,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明显。痛风发作突然,常在夜间或凌晨出现剧烈疼痛,12小时内达到高峰。
3.伴随症状区别:跟腱炎通常无全身症状,偶见局部皮肤发红。痛风常伴关节红肿发热,严重时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可能观察到皮肤发亮或脱屑。
4.触感不同:跟腱炎患者跟腱部位增粗变硬,触摸有结节感,被动拉伸时疼痛加剧。痛风急性期关节处皮肤紧绷,触碰有灼热感,慢性期可能触及皮下痛风石。
5.活动影响程度:跟腱炎在上下楼梯、跳跃时疼痛显著,休息后可缓解。痛风发作期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轻微触碰即引发剧痛,缓解期功能可恢复正常。
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活动患处。饮食控制对痛风患者尤为重要,高嘌呤食物可能诱发发作。长期跟腱不适者应调整运动方式,减少重复性损伤。诊断需结合临床检查,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能明确区分两者。急性期处理原则不同,冰敷适用于痛风红肿,而跟腱炎需温和拉伸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