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并非单纯依据肌瘤大小,而是综合评估症状、生长速度及生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通常肌瘤直径超过5cm或引起明显症状如异常出血、压迫症状时需考虑手术干预,但具体方案需个体化制定。
子宫肌瘤的手术决策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若直径超过5-6cm且伴随月经量多导致贫血,或出现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通常建议手术。黏膜下肌瘤即使较小如2-3cm但引发严重出血或不孕时,也可能需要宫腔镜切除。特殊情况下,如肌瘤短期内快速增大、绝经后继续生长或疑似肉瘤变时,无论大小均需手术探查。对于备孕患者,直径4cm以上的肌瘤可能影响妊娠,建议孕前处理。手术方式取决于肌瘤位置和数量,包括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等,其中腹腔镜手术适用于8cm以下的单发肌瘤。
术前需完善超声或MRI评估肌瘤性质,排除恶性可能。贫血患者应先纠正血红蛋白水平。术后需警惕复发风险,尤其是多发性肌瘤患者,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保守治疗中若出现腹痛加剧、异常阴道流血需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新发肌瘤或原有肌瘤增大应提高警惕。所有治疗选择均需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权衡手术获益与潜在风险,特别注意保留生育功能者的手术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