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是中医常见证候,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或经血紫暗有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调理需以行气活血为主,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与中医药干预。
针对气滞血瘀,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方剂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日常可选用玫瑰花、陈皮泡茶以行气解郁,或适量食用山楂、黑木耳等活血食材。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散步能促进气血运行,避免久坐不动。情绪管理尤为关键,可通过冥想、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肝气郁结加重瘀滞。
需注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以免加重血瘀。月经期间慎用破血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方案。长期气滞血瘀可能引发结节或妇科疾病,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孕妇、体虚者需谨慎活血类药物,防止损伤正气。调理过程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耗伤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