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梗要注意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坚持康复训练改善功能障碍、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盐摄入、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具体分析如下:
1.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脑梗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药物剂量和种类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确保用药安全性。
2.坚持康复训练改善功能障碍:脑梗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或吞咽困难,早期介入康复训练至关重要。通过物理治疗、针灸、语言训练等方式刺激神经功能代偿,逐步恢复运动与认知能力。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家属应配合监督并鼓励患者坚持。
3.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盐摄入: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钠潴留引发高血压风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
4.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脑梗复发风险较高,需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等评估恢复情况。每3-6个月复查一次,重点关注血压、血脂、血糖指标。若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新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复发或并发症。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情绪波动可能引起血压骤升,增加血管负担。通过冥想、深呼吸或温和社交活动缓解焦虑抑郁,避免剧烈争吵或精神刺激。家属应营造平和环境,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脑梗恢复期需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修复神经功能。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外出时需有人陪同以防跌倒。戒烟戒酒是必要措施,烟草和酒精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日常活动量需根据体能调整,避免突然用力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