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子宫肌瘤剥除术需要注意术后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促进肠胃功能恢复、观察异常症状如发热或出血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术后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身体需要时间修复,尤其是子宫创面愈合需2-4周。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弯腰或高强度活动,防止腹压增加导致创面出血或缝合线脱落。卧床时可适当翻身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久坐久站。术后2周内以散步为主,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开腹手术切口或腹腔镜穿刺孔需每日消毒,避免沾水。术后3天内可用碘伏擦拭伤口,覆盖无菌敷料。若发现红肿、渗液或疼痛加剧,可能提示感染,需立即处理。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或游泳,淋浴后及时擦干伤口。
3.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需复查超声观察子宫修复状态,确认有无残留肌瘤或血肿。术后3个月复查重点评估月经量、周期是否恢复正常。若采用腹腔镜手术,需检查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完全吸收。长期随访可预防复发或粘连。
4.调整饮食结构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术后6小时禁食后从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食、普食。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加速组织修复,搭配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忌食辛辣、产气食物以免刺激肠道。术后1周内避免乳制品减少腹胀风险。
5.观察异常症状如发热或出血及时就医:术后3天内低热属正常,若体温超38.5℃或持续不退需排查感染。阴道出血量应少于月经,鲜红色血块或出血超10天提示异常。突发下腹剧痛可能为内出血或粘连,需急诊处理。
术后恢复期需关注情绪调节,避免焦虑影响内分泌。严格避孕3-6个月,防止子宫瘢痕未愈时妊娠增加破裂风险。用药需遵循剂量,不可自行服用活血类药物。术后首次月经可能延迟或量多,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