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儿童预防疾病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并做好个人卫生、合理膳食增强免疫力、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按时接种疫苗。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室内通风:春季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增加,封闭环境易滋生细菌病毒。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通风时避免直接对流风,防止儿童着凉。潮湿天气可使用除湿设备,维持湿度在50%-60%之间。卧室通风宜在午间温度较高时进行,客厅等公共区域可延长通风时间。
2.勤洗手并做好个人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指甲缝、手腕等部位要重点清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避免手部接触口鼻眼。每日更换清洁衣物,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定期消毒。外出佩戴口罩可减少飞沫传播风险,选择符合标准的儿童专用口罩。
3.合理膳食增强免疫力: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类、豆制品等,每日蔬菜不少于200克,水果150克左右。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主食粗细搭配,避免过多甜食和油炸食品。规律三餐时间,两餐之间可添加酸奶或坚果。饮水以温开水为主,每日不少于800mL,少量多次饮用。
4.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活动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内衣。早晚温差大时备好马甲或薄外套。外出戴透气性好的帽子,保护囟门未闭合的婴幼儿。根据气温变化每日调整衣物厚度,避免过度包裹导致闷热。
5.按时接种疫苗:核对预防接种证,确保百白破、麻疹等基础免疫程序完成。流感疫苗建议每年秋季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咨询医生后补种。接种前确认儿童无发热等不适症状,接种后留观30分钟。记录接种反应,局部红肿可冷敷处理。疫苗间隔时间需符合规范,不可随意提前或延迟。
春季流行病高发期尽量少去密闭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洁手脸。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每日不少于10小时。发现持续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定期清洗玩具和常接触物品,阳光下暴晒被褥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