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肋骨骨折病人翻身需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避免扭转、使用枕头支撑减少骨折端移动、动作缓慢分段完成减轻疼痛、健侧卧位优先降低患侧压力、协助者托住背部及骨盆均匀用力。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避免扭转:多发肋骨骨折常伴随胸廓稳定性破坏,翻身时需将头颈、躯干、下肢作为整体移动。脊柱轴线稳定能减少骨折断端摩擦,防止移位加重损伤。协助者需站在病人拟转向的一侧,一手扶肩部一手扶髋部同步发力,避免躯干旋转或侧屈。
2.使用枕头支撑减少骨折端移动:翻身完成后立即在背部、双膝间放置软枕。背部支撑可维持体位稳定,膝间枕头减少骨盆倾斜导致的胸廓牵拉。枕头高度需根据体型调整,确保胸廓无悬空或挤压。骨折急性期建议每1-2小时调整支撑位置,避免局部皮肤受压。
3.动作缓慢分段完成减轻疼痛:快速翻身可能引发骨折端剧烈摩擦,刺激肋间神经导致疼痛性呼吸抑制。建议分三步操作:先协助病人屈膝,再同步移动肩髋至侧卧30度,最后调整至目标角度。过程中观察病人面色及呼吸频率,出现异常立即暂停。
4.健侧卧位优先降低患侧压力:多发骨折者患侧朝下可能加重软组织损伤,增加血气胸风险。初期翻身应以健侧着床为主,利用健侧胸廓承重分散压力。若双侧骨折,选择疼痛较轻的一侧,并在腋下垫薄枕减少胸壁剪力。
5.协助者托住背部及骨盆均匀用力:单人协助时需一手固定病人远侧肩胛区,另一手置于对侧骨盆,利用杠杆原理完成翻身。双人操作时,主操作者控制肩髋,辅助者负责下肢协调。发力方向应与床面平行,避免垂直下压导致骨折端错位。
多发肋骨骨折病人需根据影像结果评估骨折稳定性,严重移位者翻身前需胸带固定。操作前后监测血氧饱和度,警惕反常呼吸。疼痛明显者可提前30分钟使用镇痛药物,但需避免镇静过度抑制咳嗽反射。床栏需全程升起防止坠床,夜间翻身间隔不超过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