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确实可以辅助治疗肝阴虚。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对于肝阴不足导致的头晕目眩、胁肋隐痛、手足蠕动等症状有一定调理作用。其酸甘化阴的特性能够滋养肝血,平息肝阳,符合中医酸甘养阴的治疗原则。
从中医理论看,肝阴虚的本质是肝血与阴液亏虚,导致虚热内生或肝阳上扰。白芍归肝、脾经,既能补益肝血,又能通过敛阴作用抑制虚性亢奋。经典方剂如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均以白芍为主药,配伍生地、当归等滋阴药材,协同缓解肝阴不足引起的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症。现代研究也表明白芍中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可能间接改善肝脏微循环与代谢功能。
使用白芍需辨证准确,并非所有肝系问题都适用。脾胃虚寒或湿盛者长期单用可能加重腹泻;肝郁气滞或实热证者需配伍疏肝清热药。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控制剂量通常6-15克,避免与藜芦同用。孕妇及低血压人群慎用。若服用后出现食欲减退或便溏,应及时调整配伍或停药。肝阴虚的调养还需结合作息调节与情绪管理,避免熬夜或郁怒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