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的护理需保持正确体位避免脊柱扭曲、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并增强骨密度、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加强营养摄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正确体位避免脊柱扭曲: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脊柱处于中立位,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扭转。可在腰背部垫软枕支撑,减轻局部压力。下床活动需佩戴支具固定,逐步增加站立和行走时间,避免久坐或弯腰动作。
2.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术后1-2周可在指导下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3-4周逐步增加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如仰卧位抬臀练习。6周后根据愈合情况加入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走或太极拳,增强脊柱稳定性。
3.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并增强骨密度: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急性期疼痛,联合降钙素抑制骨吸收。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监测血钙水平。中药辅助治疗可选用补肾壮骨类方剂。
4.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进行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内固定位置。若出现持续疼痛或下肢麻木需及时就诊,排除螺钉松动或神经压迫。
5.加强营养摄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食需包含500mL牛奶、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必要时添加钙片。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或口服制剂补充,促进钙吸收。避免高盐、咖啡因饮食影响骨代谢。
术后需注意心理调适,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康复进程。居住环境应防滑防摔,浴室加装扶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扶住腰部减少震动。严格戒烟限酒,防止进一步破坏骨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