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病的治疗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施治,以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为主,结合中药、针灸及生活方式调整综合干预。
痰饮病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治疗上,寒痰宜温化,常用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热痰需清热化痰,可选清气化痰丸;脾虚湿盛者以六君子汤健脾化痰;肾阳虚水泛者用真武汤温阳利水。针灸可取丰隆、足三里、肺俞等穴位化痰通络。日常需避风寒、忌生冷,适当运动助阳气升发,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
注意事项方面,痰饮病病程较长,需坚持治疗,避免自行停药。中药需辨证使用,误用温热药可能加重热痰,过度清热则易伤阳气。久病体弱者应循序渐进,不可峻攻猛泻。痰饮病与情绪相关,需保持情志舒畅。若出现胸闷气促、水肿加重等急症,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定期复诊,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