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肺结核的治疗需结合抗结核药物和综合管理手段,早期规范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治疗方案以药物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或介入治疗,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管理。
空洞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是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一线药物,疗程至少6个月。若存在耐药情况,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选用二线药物如莫西沙星、利奈唑胺等,疗程可能延长至18-24个月。对于药物效果不佳或空洞较大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或经支气管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或局部给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胸部CT和痰菌检测,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以防耐药性产生。注意药物副作用监测,如肝功能异常、视神经炎等,必要时需辅助保肝或营养神经治疗。加强营养摄入,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促进病灶修复。避免劳累、戒烟酒,减少呼吸道刺激。密切观察咯血、气胸等并发症,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空洞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治疗初期需隔离,痰菌转阴后可逐步恢复社交,但需持续防护至疗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