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确实有可能导致肾炎,尤其是未能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泌尿系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最初可能局限于下尿路如膀胱或尿道,但若病原体上行至肾脏,可能引发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的一种。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否则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长期损害。
泌尿系感染发展为肾炎的机制主要与细菌的逆行性感染有关。当膀胱或尿道的细菌未被彻底清除,可能通过输尿管进入肾脏。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黏附能力,可侵袭肾组织并引发炎症反应。肾盂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与单纯下尿路感染的尿频、尿急有所不同。存在尿路梗阻、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时,感染风险更高。长期反复的肾脏感染可能导致肾瘢痕形成,甚至影响肾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泌尿系感染进展为肾炎需注意多饮水、避免憋尿等生活习惯。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孕妇或老年人,建议定期筛查尿液。若出现腰痛、发热等警示症状,需立即进行尿液培养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肾脏受累。日常生活中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