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确实可能引起肾炎,尤其是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泌尿系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最初可能局限于下尿路如膀胱或尿道,但若病原体上行至肾脏,可能引发肾盂肾炎等肾脏炎症。这种情况在免疫力较低、存在尿路梗阻或解剖异常的人群中风险更高。
泌尿系感染发展为肾炎的机制与细菌的侵袭力和宿主防御能力密切相关。下尿路感染时,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若未及时清除,可能沿输尿管逆行至肾脏。肾脏血供丰富,细菌易通过血流播散,导致肾实质感染。肾盂肾炎表现为发热、腰痛、恶心等症状,与单纯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不同。慢性或反复感染可能造成肾瘢痕形成,长期可影响肾功能。糖尿病、妊娠、前列腺增生等患者因尿流不畅或免疫力下降,更需警惕上行感染的风险。
预防肾炎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泌尿系感染。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尽早就医,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或感染迁延。每日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可降低感染概率。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感染风险。若存在尿路结石或前列腺增生等梗阻因素,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尿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菌尿,尤其高风险人群。肾炎一旦发生,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并监测肾功能,避免进展为慢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