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包括鼻腔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或菜花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可伴有邻近骨质吸收或破坏、偶见钙化或囊变。具体分析如下:
1.鼻腔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CT平扫可见鼻腔或鼻窦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影,边界较清晰,部分病例可占据整个窦腔,导致窦腔扩大或阻塞性炎症。肿块密度通常略高于肌肉组织,与周围正常黏膜形成对比。
2.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或菜花样:由于肿瘤生长方式特殊,CT图像上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分叶状或菜花样轮廓,表面凹凸不平,这一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部分病例可见细小的乳头状突起,增强后更明显。
3.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对比剂注射后,肿瘤实质部分呈现中度至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反映其血供较为丰富。延迟扫描时强化可能持续,与炎性病变的强化模式不同。
4.可伴有邻近骨质吸收或破坏:长期生长的肿瘤可能压迫或侵蚀周围骨质,CT可见窦壁变薄、骨质吸收或局部破坏,但通常无广泛浸润性破坏,这一特点可与恶性肿瘤区分。
5.偶见钙化或囊变:少数病例在肿瘤内部可见点状或斑片状钙化,或出现低密度囊变区,可能与肿瘤内部坏死或分泌物潴留有关,钙化灶的形态和分布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或炎性病变。若发现鼻腔或鼻窦占位伴上述典型表现,应进一步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